資本雜誌第 198 期 – 優勢加模式 贏家方程式

The Formula of Winning – Winning Edge + System

解釋機械式的操作模式比「膽摶膽」投資有何優勝的地方。 不用機械式的操作模式的投資者傾向輸得更多。

甚麼人需要投機炒作? 為何要投機?看來是簡單的,問題先弄清楚,對在股市炒作增加贏面是有幫助的。有人說︰「有錢的人,可以投機。錢少的人,不可以投機,根本沒錢的人,必須投機。」這話可能有其道理,但不足夠。

我則認為,只有具備「優勢」(edge)的人才可以投機。若閣下自問並無有把握可以致勝的 edge,最好不要投機。在股市炒作的遊戲中,沒有 edge 的話,怎可勝出?找尋「優勢」的方法不外於多學習、多看「炒書」、多嘗試、多觀察,或找成功導師。

成功必要具備 edge

若能把發現到的優勢,轉成可勝的機械模式,你贏面的機會便很高了。或可說你已經開始走向成功。機械模式的操作越來越給大多數投機者接受和認同。這點非常重要,千萬不可輕視。當然不用機械模式操作的投機炒作比用機械模式操作的投資者,人數佔多。95% 的人肯定比 5% 的人多,但 95% 的人通常是輸家。由此推算,不用機械模式投機的炒家多數是輸家,以上論點是否成立?或只是筆者自圓其說?請各位先想一想其中的原因,再下定論。

電腦能勝人腦?答案是否定的。但在交易過程中,人腦會產生情緒。我曾說投機者若能善用情緒,效果是很好的。但不是每人都能做到。若不能做到這點,又可怎樣?

機械模式炒作的優點

炒作買賣如人生一樣,每遇到困難時,便需面對解決,才能進步和成功。在此時刻,電腦操作的機械模式便能解決這情緒的問題。機械模式的優點便是可靠(reliable)。是否這「可靠」的因素便能使投機者成功?答案是一半。另一半讀者們也知道是有「優勢」(edge)。edge + reliable model = success。

以下我再舉三個實例,証明我的定論和機械模式的重要性和好處。

(一)著名的模式評估師(John Hill)曾一言道破︰「因為大部分的基金都是用機械模式操作的,所以評估模式和跟進模式的表現便是一項極重要的工作。」基金便是看重它的「可靠性」。以上說的不只是小型基金,而是高達二十億美元的基金也是用模式的。

(二) Dr. Brett Steenbarger 和著名的女投機者 Linda Raschke 曾一起研究成功的投機者有何特徵。研究的結果是,成功的投機者有大部分都是用機械模式操作。而剩下沒有用機械模式操作的成功投機者,也會按他們自己長期研究出來獨特的方式去操作的。研究的另一重要結果,不成功的投機者們,沒有一位是用機械模式操作的。(這篇文章的全文,可在 http://www.rc3200.com 網頁看到,有英文原本和中文翻譯。)Dr. Brett Steenbarger 於本月起每月都會在這網頁寫一篇有關投機的專欄,由筆者翻譯。希望能帶出一些新思維,對投機學上作小小的貢獻。

(三)有些富天分的投機者,他們用他自己的分析能力、市場經驗,可以產生一種所謂「gut feel」的投機感覺,而憑這 gut feel 贏大錢,甚至經常獲勝。但畢竟這只是少數人可以做到。

Gut feel 未必可靠

Gut feel i是一種感覺,怎可以教授呢?Barclays 從 1996 到 2001 年,做了一項重要研究,就是把基金經理分成兩類,第一類是用 gut feel 的,就是在投機買賣時 75% 用 gut feel,25% 仍用機械模式或其他方法,便界定為這類別。第二類是用機械模式操作的,就是操作時 95% 是用模式的,另 5% 可能是 gut feel 或其他方法。在這六年的買賣結果,有五年是第二類勝出,即是用機械模式操作的類別,結果是大比數勝於第一類用 gut feel 的經理。

這發現和以上我所談的發現,應該可以證實我的論點「不用機械模式的投機者多數是輸家」。若然你是其中的一位,很對不起,這是研究的結果。既是如此,便應考慮或立即改用模式來操作買賣。

這又帶出小投機者不敵大基金的原因 ,是否不在於基金的財力雄厚,而在他們大多採用模式操作,反觀小投機者沒有採納這方法,或者沒有人把這提高贏面的知識帶給小投機者?若是如此,筆者更應大力提倡機械模式,好讓小炒作者也擁有這「優勢」。

但這裡要特別提出一點,若有「優勢」的模式操作,便必須貫徹性地操作,不可隨便轉換。筆者這些經驗也是從常做的筆記總結出來。

貫徹用模式及精神集中

筆者有時並不很貫徹地執行自己可勝的模式,很多時是偷步,當自己手上操作的模式,還沒有完全給我買賣指示,自己忍不住偷步了。因為這個模式是我自己創作出來的,所以我認為應該可以控制到它,而我就可以偷步。這其實是絕對錯的。因為你創作了一個模式出來,這個模式既是常勝的話,如果你不隨著這常勝的模式,而再用第二種方法,那根本已不是用你常勝的模式來操作了,所以一定會輸。

而第二點,筆者發覺(這也是筆記的好處,如果沒有筆記,我也不知道自己的錯處在那裡),很多時是每一天先贏了,到最後也會輸,在筆記,我發現到原因有兩點。

第一:在於資金管理,這與常勝的模式是無關的。就算跟著常勝的模式做,資金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,以後會再講。第二點,就是精神不夠集中。通常美國市場是香港時間凌晨 4 時 15 分收市,我通常在兩時半後那一轉多數會輸的,研究的結論就是根本是 2 點至 3 點時,本人的精神狀態已經是很集中的了,由於時差的關係,那根本判斷力和操作都沒有開始時那樣有效率的。

自尋模式做贏家

那麼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的機械模式,要詳盡解釋,寫一本書也不能盡言。基本要點是要有合理而可勝的邏輯作基礎,若然一個模式只說明逢星期一、三、五買入,星期二、四沽出,這便是沒有可勝的邏輯。一般公認為好的機械模式。(注意是好的,並沒有說是非常好,或最好的。)它的勝出率(profit percentage)為 50%,即一半機會贏,一半機會輸。有人會問,這樣和擲毫決定有何區別?也是勝出率為 50%。

有道理。便請再看第二點,它的勝出倍數(profit factor)為 2:1,即是平均可以贏二元而輸一元。倘能這樣長期操作,當然是贏面相當,還可以賺大錢。

第三點,平均每次每張可賺多少(average profit per trade),當然是越多越好。但注意,這用於每類期貨或股票都不一樣的。若是標普細期即日模式,可達到美元150已是非常好。若扣除買賣價位誤差和佣金約50美元,即average “net” profit per trade 是美元100。(一次一張)大期便是小期的五倍,即美元 500,(每次一張)若一星期操作大期兩次,每次一張,每月便有 5,000 美元的利潤。不用說大行或對沖基金每次操作都是平均 300 張到 2,000 張,利潤非常可觀。其他可注意的便是(max run-up、max drawn-down、consecutive win 和 consecutive loss)。但重要性不比筆者所提的三點,故以後有機會再對這些數據作詳盡的解釋。

「Edge(優勢)+「模式」=「成功」

讀者到這裡應該對「模式」有一定的概念。也應該了解「不善用模式投機的多數是輸家」。筆者相信,於一兩年間這概念便可得到大部分投機者認同,從而改變一般只具「賭性」的投機活動。投機和賭錢有共通點,但分別亦很大;分別在於 edge(優勢)。一般談到 edge 好像有些霧看花的感覺。筆者便在此把它直接用定數解釋,把它 quantify 成一簡單程式。

Edge=(probability of winning×winning amount)+(probability of loosy×lossing amount) 優勢=(勝出的或然率×勝出的銀碼)+(虧蝕的或然率×虧蝕的銀碼) 例如我們上述所說一個好的標普細期即日模式。(勝出率50%,勝出倍 2:1),這模式的「優勢」便是=(0.5×2)+(0.5×-1)=(1)+(-0.5)=0.5

即你每次投機一元,便有五角的回報。若你每次投機 $1,000,便有 $500 的回報。你用的這個模式的優勢是 +0.5,這樣讀者是否可以對 edge 有更實在的認識,不用再有霧花的感覺。

這篇提出的各點投機理論,希望讀者從中悟到炒作投機的方法,用來配合或改良目前炒作的方法,便能有很大的進步。 (做5%贏家的心法系列,之四)